全民健身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提質是重要一環。
近年來,在利好政策引領下,全民健身設施的智能化、智慧化升級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健身器材廠商近幾年在智能健身產品研發方面不斷推新,室外多功能健身房、景觀健身涼亭、智慧體育公園等爆品不斷涌現。智能化的升級讓健身產品的功能更加豐富,健身器材產品更聚焦細分人群,體育公共服務朝著精準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健身器材的“適老化”升級也隨之提速。
在“升級”之前,傳統的室外健身路徑器材能幫助使用者完成低強度的有氧訓練,雖然能加強心肺功能和關節靈活度,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很多老年人在選擇公共健身器材時也由于“慣性思維”,擔心出現運動損傷而不敢嘗試力量型的健身器材。但從強身健體的角度來講,適度的力量訓練對于老年群體非常必要。
智慧化賦能后,越來越多的室外健身器材具備了“健身指導”功能,社區、公園新建的智能健身器材開始搭配訓練方案,在記錄健身數據的過程中提升健身趣味性,能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用戶對運動強度的需求,做到了“一套健身器材可以服務全人群,并為其提供針對性的運動訓練建議”。
大數據的應用助力健身更加科學高效,讓老年人健身更有安全感。近兩年的健身器材市場,室外健身器材市場聚焦亞健康人群、老年人群體的運動康復相關產品越來越多——以往只能在商用健身場景看到的脊柱康復類產品和氣阻類產品開始在社區健身房、體育公園亮相。
去年體博會,以上兩類產品引起業內熱議。脊柱康復類產品配以關節范圍指針,能幫助患者進行關節活動的控制,調節機構均采用了精密滑軌、氣彈簧結構,方便快捷,用顯示屏呈現運動施力、運動控制等內容,方便指導者開具運動處方。
從產品制造向體育服務轉移已然成為健身器材行業的普遍現象,業務鏈條延伸也讓老年人健身有了更舒適的場景——社區老年人智慧健身房。為了適應老年人健身需求,一些社區老年人智慧健身房在100至200平方米的室內空間內,規劃了體質監測區、有氧鍛煉區、等速肌力鍛煉區、微循環促進區、柔韌拉伸區、綜合干預區和休閑交流區,并配置適老化健康促進設備,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檢測、科學指導、器械鍛煉、健康講座、運動方案制定、慢病干預和社交娛樂等“一站式”運動康養專業服務,滿足社區老年人運動健康需求。
人口老齡化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健身器材廠商應精耕細作,推動健身器材適老化改造,營造適合老年人健身的場景。
(豐佳佳)